極富特色的傳統舢舨,曾是旗津地區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的交通工具,但近年製作舢舨船的技藝幾乎失傳,中山大學社會系與本校造船及海洋工程系,在舊海軍技工宿舍成立「旗津舢舨文化保存基地」,希望讓傳統特色傳承下來。專案人員舉辦為期十天的舢舨船工作營,請來在地製船師傅董明山,依照製船圖教學員合力製作手工舢舨船,
並比較中式傳統舢舨船須靠經驗製作,和西式帆船標準化量產的差異,昨天上午在「旗津舢舨文化保存基地」進行成果發表,分享每個人的造船經驗。
董明山師傅表示,國中畢業就進入水產學校學製船,過去他都做漁船,沒有做過舢舨船,但只要有設計圖都做得出來,因為製船的原理是相通的。早年他們學的都是木頭製船技術,但木頭船較易損壞,現在的船幾乎都是FRP材質的矽膠船。早年製船師傅逐漸凋零,舢舨船文化保存行動能讓薪火相傳,看到學生們很用心學習,他覺得很開心。
中山大學社會系主任楊靜利表示,製作舢舨船是早年旗津地區家家戶戶都會的技藝,但這樣的「記憶」逐漸消失,中山大學代管的舊海軍技工宿舍已荒廢閒置多年,現在因為舢舨文化保存再度活化。旗津居民有許多澎湖人、大陳島撤村居民、新移民等,將來計畫舉辦走秀活動,來分享在地居民「遷移」的故事,也會和當地社團結合活絡基地。這次營隊製作的舢舨船完工後,計畫五月份在愛河舉行下水典禮,
也會在舢舨文化保存基地成立舢舨文化館,開設符合國小到大學各年齡的舢舨科普課程,以照顧弱勢的概念,優先讓家扶中心扶助的旗津孩子參與,透過了解自己生長的環境增加認同感,也凝聚社區意識。